配眼鏡前,家長常問:必須散瞳嗎?
 
    不少家長帶孩子配眼鏡時都會有這樣的疑惑:“不就是查個度數配副眼鏡嗎?為啥一定要散瞳?會不會傷眼睛?”其實,散瞳不是“多此一舉”,而是兒童驗光中非常關鍵的一步。
 
    孩子的眼睛特殊:睫狀肌愛“緊張”
 
    兒童的眼睛和成人不同,有個顯著特點——睫狀肌調節能力特別強。
 
    就像相機的對焦功能,睫狀肌通過收縮或放松,能讓晶狀體變厚或變薄,幫助我們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
 
 
    但孩子的睫狀肌常常處于“過度緊張”狀態,比如長時間看手機、寫作業后,肌肉一直緊繃,晶狀體無法放松,就會出現“調節痙攣”。
 
    調節痙攣會“騙”了驗光結果
 
    這種痙攣會導致一個問題:驗光時測出來的度數比實際偏高。
 
 
左散瞳前 右散瞳后
  
    比如孩子可能只是暫時的假性近視,但不散瞳的話,很容易被誤判為真性近視,直接配了眼鏡。結果不僅白花冤枉錢,還可能讓眼睛在錯誤度數的“壓迫”下,近視發展得更快。
 
    散瞳的核心:讓睫狀肌放松,還原真實度數
 
    散瞳的核心作用,就是用藥物暫時“麻痹”睫狀肌,讓它徹底放松,消除調節痙攣的影響。這時候再驗光,才能區分孩子是真性近視還是假性近視,測出真實的屈光狀態。
 
 
    擔心散瞳傷眼?不必焦慮,藥效是暫時的
 
    很多家長擔心散瞳會傷害孩子眼睛,其實不必焦慮。散瞳藥物的作用是暫時的,就像給緊張的肌肉“松綁”,藥效過后,睫狀肌功能會完全恢復,不會對眼睛造成永久損傷。
 
    簡單說,散瞳的目的是“去偽存真”,讓驗光度數更準確。對孩子來說,一副度數精準的眼鏡,不僅能看得清,更能避免眼睛在錯誤矯正下加速近視發展,這正是保護視力的關鍵。
 
    所以下次醫生建議散瞳時,不妨多一份理解——這不是小題大做,而是給孩子的眼睛多一份科學守護。
責任編輯: 許吳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