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眼球后部的視網膜中央,有一個小小的黃色區域,這個就稱為“黃斑”。
  
    它就像相機的高像素傳感器,集中了大量感光細胞,負責我們的中心視力——看書寫字、辨認人臉、開車時觀察前方細節,甚至欣賞色彩與光影,都依賴黃斑的正常功能。
 
 
    一旦黃斑發生病變,中心視力會首當其沖受到影響,嚴重時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視力損傷。
 
    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黃斑的神秘面紗,讓你了解它的危害以及如何預防和治療。
 
    PART 01 黃斑病變的常見類型與誘因
 
    1.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最常見的黃斑病變,多發于50歲以上人群,分為“干性”和“濕性”兩類。
 
    干性AMD:視網膜黃斑區細胞代謝異常,逐漸出現玻璃膜疣,視力緩慢下降,視物模糊。
 
    濕性AMD:視網膜下異常新生血管滲漏、出血,導致中心視野迅速出現暗點、視物變形,若不及時治療,數周內可能失明。
 
    2. 其他類型:糖尿病性黃斑水腫、高度近視性黃斑病變、遺傳性黃斑變性等。
 
    高危因素:年齡增長、吸煙、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長期紫外線暴露、肥胖等。
 
    PART 02 這些癥狀可能是黃斑病變的信號
 
    中心視力下降:看東西模糊,尤其看近距離物體時困難,戴眼鏡也無法改善。
 
    視物變形:看門框、窗戶線條時出現彎曲、扭曲,或中心區域出現暗點。
 
    色彩感知異常:顏色變得暗淡、褪色,對比度下降。
 
    視野缺損:中心視野出現黑影或空白區域,周邊視力可能暫時不受影響。
 
 
    PART 03 預防黃斑病變,從早做起
 
    戒煙:吸煙是AMD的獨立危險因素,戒煙可降低50%發病風險。
 
    防曬護眼:強光下佩戴防紫外線墨鏡,減少藍光長期照射。
 
    健康飲食:多吃綠葉蔬菜、深海魚、柑橘類水果,補充抗氧化劑和葉黃素。
 
    控制基礎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需管理血壓、血糖,定期眼科復查。
 
    定期檢查:50歲以上人群每年查一次眼底;高危人群每3-6個月檢查一次。
 

 
責任編輯: 許吳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