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眼睛總是水汪汪的,風一吹、遇冷就更明顯,甚至眼角還經常掛著黃白色分泌物——這不是“情緒化”,而是淚道出了問題,醫學上稱為“淚道阻塞”。
 
 
    先搞懂:淚道是啥?為啥會堵?

    咱們的眼睛每天都在分泌淚液,除了濕潤眼球,淚液還能沖刷灰塵、細菌,相當于眼球的“保護液”。這些淚液不是一直停在眼睛里,而是通過一套“排水系統”排出去——這套系統就是淚道。
 
 
    簡單說,淚道像眼睛的“下水道”:淚液先通過眼皮邊緣的“淚點”,再匯入“淚囊”,最后通過“鼻淚管”流到鼻腔。

   當這套“下水道”的任何一段被堵住,淚液排不出去,就會積在眼睛里,形成“溢淚”;如果堵塞時間久了,淚液在淚囊里存久了,容易滋生細菌,就可能引發感染,出現眼角紅腫、流膿,這就是“淚囊炎”。

    淚腺阻塞,有哪些典型表現?

    最核心的信號是溢淚:無論是否傷心,眼睛總像哭過一樣,眼淚汪汪的。尤其在冷風、強光刺激下,癥狀會更明顯。
 
    如果合并感染,還會出現:

     - 眼角有黃白色分泌物,早上醒來可能糊住眼睛;

    - 內眼角皮膚發紅、腫脹,按壓時可能有痛感,甚至擠出膿液;

    - 嚴重時可能引發眼瞼炎、角膜炎,出現眼睛發紅、疼痛、視力模糊。
 
 
    誰容易被淚道阻塞“盯上”?

    淚道阻塞不分年齡,但不同人群的常見原因不太一樣:

    - 小寶寶:多數是“先天性淚道阻塞”。胎兒時期,鼻淚管末端有一層膜,正常會在出生后1-2周內打開。如果這層膜沒打開,就會堵住淚道。

   - 成年人:多和“后天因素”有關。比如慢性炎癥反復刺激,導致淚道黏膜增生、粘連;眼外傷損傷淚道;長期揉眼、不注意衛生,讓細菌反復感染;甚至鼻腔疾病也可能壓迫淚道。

    -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淚道組織退化、變窄,也容易出現阻塞,加上老年人常患慢性眼病,風險更高。
 
 
    如何預防淚道阻塞?

    1.注意眼部衛生:不用臟手揉眼,毛巾、臉盆專人專用,避免細菌感染。
 
 
    2.及時治眼病:沙眼、結膜炎、角膜炎等要盡早治療,避免炎癥蔓延到淚道。

    3.保護眼睛免受外傷:避免眼部碰撞、劃傷,減少淚道損傷風險。

    4.關注特殊人群:家長多觀察寶寶眼睛,若持續溢淚、分泌物多,及時就醫;老年人定期查眼,早發現問題。

    別讓“眼淚汪汪”拖成大麻煩 !淚道阻塞看似是“小問題”,但長期不處理可能導致慢性淚囊炎、角膜炎,甚至影響視力。如果發現自己或孩子眼睛總流淚、有分泌物,別想著“忍忍就好”,及時到眼科就診——早診斷、早治療,多數人都能恢復正常的“淚液循環”。
責任編輯: 許吳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