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7:30分2025合肥駱崗半程馬拉松在駱崗公園鳴槍開賽。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0名選手以腳步為筆、汗水為墨,在合肥的生態(tài)綠肺上揮就一首競技與詩意交融的春日長詩。
 


 

鏖戰(zhàn)綠茵:步履鏗鏘鑄就榮耀
 

  經(jīng)過激烈角逐楊昊宇和費玉梅以1小時10分42秒和1小時26分32秒的成績分別獲得半程馬拉松項目男子組和女子組冠軍。祝依飛和劉志遠分別以1小時11分09秒和1小時12分47秒的成績獲得男子半程馬拉松項目亞軍和季軍;張長月和李冰分別以1小時32分15秒和1小時34分36秒獲得女子半程馬拉松項目亞軍和季軍。
 



 

生態(tài)賽道:穿梭時空的綠意詩行
 

  21.0975公里的賽道,是自然與城市的雙重敘事。起跑線從“夢想大草坪”延伸,途經(jīng)全向信標臺的鋼鐵脊梁、航站樓的流線剪影,轉(zhuǎn)入錦繡湖瀲滟的生態(tài)長卷。奔跑者在林蔭織就的綠綢間穿行,港澳臺園的煙火、黃山園的奇石、蚌埠園的瓷韻、安慶園的黃梅調(diào)漸次鋪展,每一步都踏響合肥的生態(tài)平仄。這條賽道不僅是競技場,更是一本攤開的城市傳記——航空記憶在風中低語,綠意詩行于足下生長。
 


 

獎牌藏春:讓榮耀在泥土里發(fā)芽
 

  賽事以“半馬雙生勛章”重構(gòu)完賽的意義:種子紙冰箱貼是賽前埋下的生命伏筆,十種植物基因暗喻十種奔跑靈魂——倔強的婆婆納詮釋堅持,熾烈的龍吐珠代言激情,風鈴花的搖曳恰似節(jié)奏大師的腳步……熒光獎牌以“夢想大草坪”為靈感,金屬星河中詮釋著奔跑者的榮光。信標臺冰箱貼則讓記憶可觸可感,吸附的瞬間,賽道上的心跳與歡呼再度蘇醒。
 


 

  跑者或以馬克筆將PB戰(zhàn)績封印成冰箱上的星辰,或?qū)⒎N子植入春泥,待一場花事揭開奔跑的基因密碼。
 

公益同行:奔跑者的綠色革命
 

  500名公益環(huán)保跑者,是賽道上的無聲詩人。他們俯身拾起被遺落的時光碎片——一個礦泉水瓶、一片包裝紙,皆是寫給地球的情書。賽后,這些“綠色貨幣”兌換成環(huán)保證書與T恤,而賽道旁90個分類垃圾池如同大地睜開的眼睛,見證著一場“干凈賽道”的溫柔覺醒。
 


 

溫情互動:鄉(xiāng)音與笑容共筑城市心跳
 

  當歡笑聲穿過晨霧,合肥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周群作為特邀嘉賓參與賽事。她俯身為公益環(huán)保跑者戴上獎牌,臉上揚起的微笑讓競技的鋒芒裹上煙火氣的暖色。賽道旁,觀眾的吶喊如潮水漫過綠茵,11處方言電子加油站——“出勁跑!”“好過勁咧!”——這些裹著包河煙火、巢湖晚風的鄉(xiāng)音,讓外地跑者從聲波里觸摸合肥的脈搏,令本土選手的足底生出破風的勇氣。當擴音器里的俚語與奔跑的腳步聲共振,這場賽事便成了城市的隱喻:合肥正以最柔軟的方言,擁抱每一雙途經(jīng)春天的足印。
 


 

安全護航:科技與溫情共筑安心屏障
 

  安保人員是流動的城墻,930名志愿者的微笑比春風更暖。沿途設置13個醫(yī)療站、11個噴淋站、6臺霧炮車,40組移動AED與醫(yī)療專家團筑起生命防線;14輛救護車蟄伏賽道沿線如靜默的守護神。當電力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賽道下奔流,當清潔工的掃帚寫下第一行黎明的詩,這場賽事便成了科技與人文共舞的安魂曲——精密,卻飽含溫度。
 


 

  有人將獎牌懸掛成書房的月亮,有人在窗臺埋下一缽奔跑者的春天。駱崗的跑道終將歸于寧靜,但那些被汗水浸潤的種子,正攜著10000份奔跑人格,在濕潤的土壤里秘密生長。在這個四月,我們不止完成了一場半馬——而是以人類最原始的姿態(tài),跑進了城市的呼吸,跑成了生態(tài)敘事里永恒的逗點。正如種下的花種盲盒會在某個清晨突然搖曳,這場賽事留給合肥的,永遠是春天未完待續(xù)的懸念。

責任編輯: 程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