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西園小學南校嘉和苑校區(qū)一(9)班岫巖小隊的同學們走進劉一盆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以一場別開生面的“植此青綠”植樹節(jié)活動,將課堂搬進田野,用雙手觸摸自然,在實踐中感悟勞動之美與生態(tài)文明的深意。



植樹護綠:種下希望,守護未來

活動伊始,基地老師以生動的講解為同學們揭開了植樹節(jié)的意義:從“孟春之月,盛德在木”的古老智慧,到樹木在凈化空氣、涵養(yǎng)水土中的重要作用,孩子們聽得入神。隨后,每位同學領取一株專屬樹苗,揮鍬鏟土、扶苗培根、提水澆灌。盡管動作略顯生澀,但專注的眼神和額頭的汗珠傳遞著對自然的敬意。“我要和小樹一起長大!”小隊員們在樹牌上寫下心愿,稚嫩的筆跡承載著守護綠色的責任感。



田園課堂:識五谷勤四體,勞動中悟成長

走進蔬菜大棚,同學們化身“小農人”,在老師帶領下辨識蔬菜種類,了解現代種植技術。從碧綠的生菜到清香的土芹,孩子們用感官重新認識餐桌上的食物。隨后,大家親手栽種盆栽蔬菜,填土、播種、澆灌,每一步都細致認真。一粒粒希望的種子不僅讓同學們體驗到農耕的樂趣,更在勞動中理解了“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的真諦。同學們還品嘗了由炒菜機器人制作的美味菜肴,紛紛對這個神秘的“鋼鐵俠大廚”產生無盡的好奇。



文化尋根:對話歷史,傳承農耕智慧

活動特別設置了傳統(tǒng)文化研學環(huán)節(jié)。老師以與農耕有關的漢字的演化過程為切入點,向小隊員們講述古人“應時而作”的農耕智慧,并通過后稷教民稼穡、賈思勰寫下《齊民要術》等歷史片段,讓同學們感受到中華農業(yè)文明的深厚底蘊。當聽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的動人故事時,孩子們紛紛感嘆:“袁爺爺是多么了不起呀!”



實踐育人:在泥土中播撒成長的力量

這不僅僅是一節(jié)勞動課,更是一次有益的教育實踐;顒油ㄟ^“植樹+農耕+文化”的立體設計,讓孩子們在出力流汗中培養(yǎng)生態(tài)意識,在觸摸土地時連接文化根脈。春日的田野里,新栽的樹苗與少年們的身影相映成趣。這場融合勞動實踐與文化傳承的春日之約,不僅為大地增添新綠,更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敬畏自然、熱愛勞動的種子。

指導老師:梁四海、潘立群
責任編輯: 束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