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停車資源實現“共享”,
讓部門治理實現“協(xié)同”。
當前合肥正通過多種舉措,
積極開展便民停車行動,

讓“暖民心”落實處。

 
推進“升級”

國有公共停車場泊位數20%以上實行共享

現有的車位資源,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滿足市民的停車需求?“盤活”成為解決難題的關鍵舉措。早在多年前,合肥就已探索共享停車模式。此次,合肥發(fā)布《關于推進停車資源開放共享的通知》,意味著這一停車模式的推進再“升級”。
合肥市城管局指揮考核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合肥市便民停車行動方案》要求,結合《合肥市推進停車資源高效利用實施意見》,合肥將全面推進停車資源實現錯時開放共享。

根據工作目標:到2022年底,市、區(qū)政府、開發(fā)區(qū)管委會及其國有企業(yè)投資建設的公共停車場(以下簡稱:國有公共停車場)在確保安全,不影響自身停車需求的情況下力求按照停車場泊位數20%以上比例實行共享,各區(qū)、開發(fā)區(qū)建成5個以上共享停車示范項目。根據工作目標,預計到2022年底,全市新增共享泊位5000個以上,到2025年盤活共享停車泊位2萬個以上。

 

部門攜手

讓便民停車“暖民心”落實處

“現在就算回家再晚,也不用擔心沒有車位了,真是幫我們解決了一個難題。”家住蜀山區(qū)潛山路的程先生提到“共享停車”模式,不禁連連點頭。
原來,今年在蜀山城管和南七街道等部門的牽頭協(xié)調下,新華國際廣場停車場推出錯峰共享停車服務,成功為合輕家園、學府春天等周邊小區(qū)在夜間“借”來不少車位。
“車位好找,離家也近,而且收費低于周邊停車場月租價,可以說既實惠又方便。”程先生高興地說。

一個車位的共享,直觀體現的是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便利,背后體現的是部門之間的共建共享。
在推進共享停車工作過程中,市城管局牽頭組織停車資源共享工作,協(xié)調和落實《合肥市便民停車行動方案》相關事宜,指導各區(qū)政府、開發(fā)區(qū)管委會開展停車資源共享工作。各區(qū)政府、開發(fā)區(qū)管委會負責組織區(qū)級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停車資源共享工作,負責制訂各區(qū)停車資源共享方案并組織實施。鼓勵省級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實施停車資源共享,指導各商業(yè)綜合體開展停車資源共享工作,由合肥城泊提供技術平臺支撐,利用開放平臺的對接能力將全市共享停車資源納入平臺統(tǒng)一管理,以片區(qū)會員制的方式來試點推進共享停車。
“各單位根據各自特點,可選擇全天開放、夜間開放或特定時間開放。”合肥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目前情況來看,合肥停車資源共享以夜間、雙休日和法定節(jié)假日為主,既充分利用了停車位,也滿足了周邊居民的夜間停車需求。
 
信息平臺

數據共享讓市民“停好車”

在破解停車難之時,合肥通過一系列創(chuàng)新舉措,向大數據“借力”,實現共享停車信息數據在“合肥停車”App上的應用。
省科技館停車場,共享時間18:00—次日8:00;西平門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共享時間20:30—次日9:00;百貨大樓停車場,共享時間20:30—次日上午9:00……當點開“合肥停車”APP,進入“共享停車”子欄目,頁面上羅列著參與共享停車的停車場信息,包括停車場名稱、位置、共享時間和距離用戶公里數等,一目了然,用戶可根據需求選擇合適停車場。

“我們以平臺為支撐,實現停車資源數據的共享,APP內按實際情況將共享資源歸劃入不同的片區(qū),相當于把片區(qū)內不同的停車資源整合成了一個停車場,車主可在片區(qū)范圍內通辦通停;同時還可根據片區(qū)停車需求靈活配置共享停車卡:如片區(qū)工作日、夜間、節(jié)假日共享卡等;另外以會員制的方式來明確車主參與共享的責任,參與共享停車需要先認證注冊會員,簽訂共享停車協(xié)議。車主的欠費、超時停放等違約行為,都會匯總記錄至車主的違約行為中,影響車主后續(xù)共享停車辦理和在全市公共停車場的停放,這樣做可以有力地約束違約行為,確保共享停車的公平公正。”該負責人表示,按照全市停車資源共享“一張圖、一平臺、一APP”的模式,參與共享的停車資源信息數據全部納入“合肥市智慧停車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打通停車信息資源數據壁壘,并建立停車資源普查數據庫,實現各類停車場“一張圖”把控,讓共享停車位“動起來”,實現閑置資源有效利用,進一步緩解居民停車難題。

 

責任編輯: 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