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6 日的合肥,陽光把瑤海龍湖天街的玻璃幕墻鍍上了一層暖金。天街一樓大廳里,淘氣堡的圍欄外擠滿了孩子們。龍湖的工作人員正挨個給他們貼好號碼牌 ——1 號、5 號、12 號…… 最小的孩子攥著媽媽的衣角,眼睛卻早瞟向了池里五顏六色的海洋球。


 
"預備 —— 開始!"

隨著工作人員的提示,海洋球碰撞的脆響、孩子們的歡呼聲、家長們的笑聲混在一起,成了這個夏日最鮮活的背景音。孩子媽媽蹲在池邊輕聲提醒 "慢點跑,別撞到";不遠處的擲沙包區,爸爸正手把手教女兒調整投擲角度,"手肘再彎一點,對,像這樣......"





 
最熱鬧的要數親子跳繩區。

一對對家長和孩子手拉手站好,繩子甩起來 “啪嗒啪嗒” 響,有孩子被繩子絆了一下,家長笑著揉揉他的頭:“沒事,咱們再來。” 旁邊的計時器 “嘀嗒” 走著,記錄著孩子們的開心時刻,也記錄著家長眼里的溫柔。




 

下午的軌道研學營更像一場魔法探險。

在合肥軌道珠江段基地,孩子們趴在模擬駕駛艙前,好奇地盯著屏幕里的虛擬軌道;調度大廳的大屏上,列車運行軌跡像流動的星河,工程師剛說 "這是 1 號線的運用庫",有孩子就突然舉手:"我家住光年小區,我們每天坐 2 號線!"




光年小區,正是龍湖在合肥打造的百萬方 TOD 綜合體,此刻,軌道的鋼鐵脈絡與家的溫暖距離,在孩子的話語里輕輕重合。

萌芽
小龍人的種子,在熱愛中破土


當合肥的小龍人們在軌道基地探索時,龍湖在全國的 "成長故事" 正在同步上演。

上海奉賢天街里,果蔬成了主角,孩子們圍著農業專家聽果蔬成長故事。成都北城天街的 AI 樂園內,"叫叫" 機器人給孩子們解鎖奧秘,感受自然的奇妙;蘇州的泳池中,小 "海豚" 們奮力劃水永爭第一,每個入水的孩子都收獲了成長的力量。

這是2025 年小龍人計劃的全國圖景:



一場場活動像珍珠般散落在神州大地,來自全國不同城市的親子家庭在自然里探險、在職業體驗中成長、在公益游學里感悟。這些活動看似散落,卻被一根無形的線串起 —— 龍湖對 "成長" 的理解: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喚醒對世界的好奇;不是比拼勝負,而是學會協作與分享。

就像合肥軌道研學營結束時,有孩子對媽媽說道:"原來我每天坐的地鐵,藏著這么多智慧呀!"

生長
時光里的養分,源自龍湖的多年守護


小龍人計劃,已經走過了8年。

在合肥的夏天記憶里,小龍人計劃早已像蟬鳴般熟悉。

2018 年「奇樂海洋星」的藍色海洋球池里,孩子撲騰著爭搶彩色球,家長舉著手機拍下寶貝們汗津津的笑臉;2019 年景粼玖序的舞臺上,穿漢服的小姑娘彈起古箏,音符混著臺下此起彼伏的 "加油" 聲,成了老業主們至今念叨的 "那年夏天最動聽的背景音"。



 
2021 年的小龍人計劃更像一場腦洞派對,從建筑到歷史,從文化到科學,萌娃用智慧和實力挑戰“腦力巔峰”;2023 年航天熱席卷全城時,前往西昌親眼見證火箭發射的許諾,更是成了一眾親子家庭你追我趕的最大動力。




去年自然課堂的落葉還沒褪色,今年軌道研學營的笑聲又起,有家長翻出三年前的活動照片笑著說:"你看這孩子,當年怯生生攥著我的衣角,現在敢主動給講解員遞話筒了。"

龍湖的另外兩大品牌活動,“龍民節”與“瓏運會”則像兩棵常青樹,默默守護著這些成長瞬間。龍民市集上,王阿姨總把小龍人做的手工皂擺在最顯眼的位置;瓏運會里,孩子們在藍天下的奔跑中,享受著屬于自己的快樂童年。

 
它們不搶眼,卻讓每個家庭都明白:龍湖的溫暖從不是單場活動的熱鬧,而是把十年如一日的惦記,藏進了孩子長高的每一寸刻度里。

這三大活動,每年都在投入,卻從不計較即時回報。在房地產行業經歷調整的當下,這種堅持更顯珍貴 —— 龍湖相信,空間會老去,但情感的鏈接能穿越周期。

向上
夢想,與城市一起長大


龍湖與合肥的故事,還藏在那些摸得著的日子里。

蓋房子時,井井有條。龍湖天璽,每一個角落都是天然的取景框;龍湖上城的樹很多是大型喬木,就為了交房時能多遮點涼。今年交付的光年中心、御湖境、翠湖壹號、學樘府,3000 多戶人家拿到鑰匙時,小區里一草一木早已吐露著翠綠生機。



天街也不只是賣東西的地方。瑤海天街的餐廳老板記得熟客要 “少放辣”,高新天街的長椅上,總有人曬著太陽聊天 ——出租率的背后,是有人情味的熱鬧。


 
冠寓的 8115 間房里,年輕人在共享廚房拼桌吃飯,社群活動上認識的朋友,后來成了同事。物業師傅記著誰家孩子幾點放學,晚歸時總會留盞燈。智慧營造的 “搭積木” 蓋房法,讓新家又快又好……


這些事,就像過日子的“柴米油鹽”,雖然渺小但足夠打動人心。它們扎在土里慢慢生長,直至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有風吹來,便輕輕搖曳起萬千業主們的生活向往。

花開
時間,是最好的答案


傍晚的光年小區,晚風卷著樹葉的氣息掠過步道。業主牽著剛從龍湖天街回來的孩子慢慢走,腳邊的樹影被路燈拉得很長 —— 這棵樹是交房時種下的,如今枝椏早已越過二樓窗臺,夏天能把樓下的石桌整個罩在陰涼里。

今年那群淘氣堡的孩子們,多年后或許會忘了海洋球的顏色,卻會記得那個夏天,有人帶他看懂了腳下的城市,也埋下了對世界好奇的種子。而這,正是長期主義最動人的模樣 —— 不慌不忙,該開的時候,自然就開了。
責任編輯: 鄒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