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架艦載機,到第三艘航母下水,人民海軍向深藍挺進,向海圖強。而以“飛天巡海 立志報國”為理想的合肥十中海航班,其首批畢業(yè)學子也交出了亮眼答卷:據(jù)悉,合肥十中海航班有26人預錄取為海軍飛行學員,招飛錄取率也刷新了全國海航班的新紀錄。
 

  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教育的時代使命,盡心培育“十美學子”、讓學生成才更成人,是合肥十中人矢志不渝的教育理念。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海航班交出的漂亮答卷,恰恰是合肥十中多年來秉承教書育人初心、全心打造十全校園特色文化的必然結果,而以海航班為代表的特色教育,也正成為合肥十中的最閃亮名片。
 

  不做柔弱少年,要做翱翔的雄鷹
 

  合肥十中海航班學員在試飛中
 

  在很多人眼里,合肥十中海航班學生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他們著裝整齊,站姿挺拔,走路有風,英氣勃發(fā),雖然稚氣尚未完全脫去,但舉手投足已經(jīng)有了十足的“軍人范兒”。
 

  只有海航班學子知道,這份“特別”,來自于他們所經(jīng)歷的從內(nèi)到外的浴火之煉。
 

  剛剛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楊同學,回顧在海航班的這三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像換了個人”,這種變化,既有體能上的,也有思想上的。
 

  “我剛來海航班的時候,每逢訓練時心理上會有抗拒,因為第一次接觸到這種軍事化訓練和管理,加上初三畢業(yè)后的整個暑假里都是‘躺平’著的,突然要繃緊起來,有點跟不上節(jié)奏。”
 

  高一新學期軍訓的最初幾天,早上起床,楊同學基本上要被別人反復叫幾次才能爬起來,逢到訓練時,總有這里那里的小磨蹭小磕碰,但他很快就意識到,如果自己時時處處這樣馬虎,將來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又如何去實現(xiàn)飛天巡海的報國志向?!
 

  成功沒有捷徑,三年里,不論朝暮寒暑,楊同學唯有苦練勤練,不敢有一絲松懈。付出總有回報,今年4月9日,海航班全體學子赴鄭州參加海軍招飛體檢,外科內(nèi)科神經(jīng)內(nèi)科、心電圖腦電波心品測試……綜合起來有300多個體檢項目,他門門合格,完美過關。
 

  海航班杜同學對這種“變化”也有深刻體會。
 

  剛進海航班時,杜同學體能非常差,訓練時大家在操場上做俯臥撐,他的動作總是做不到位,“我的腰是弓著的,壓不下去,同學們笑話我,說我的姿勢像高射炮。”
 

  杜同學暗暗發(fā)了狠,高一寒假時,他偷偷給自己加練,從俯臥撐、到百米跑、到跑操……所有訓練項目一個不落,動作做到位還不行,要做到最好,毫無瑕疵,“經(jīng)過一兩年的訓練,我的體能在班上算是比較好的了”。
 

  體能增強的同時,學子們的內(nèi)心也變得越來越強大。
 

  杜同學曾經(jīng)有“考試焦慮癥”,平時做題沒問題,但一到考試時就會緊張,容易的題目反而不知道怎么寫了。為了幫他解決掉這一“心病”,海航班班主任馬曉梅和他商量過很多方法,最后想出一個妙招:每次做作業(yè)時都當成考試來對待。慢慢地,杜同學發(fā)現(xiàn)自己改掉了這個習慣,而且成績也從當初的班上倒數(shù)、年級排名七八百,漸漸提升到年級前100名,甚至考入前50名也是常有的事。
 

  2021年8月8日,合肥十中海航班學員赴山東濱州參加空中首飛。在掌握航空基礎理論和上機必備知識后,經(jīng)過座艙實習、應急程序處置和飛行動作演練等階段,通過模擬飛行考核后,他們將首次駕駛飛機飛上藍天,實現(xiàn)飛天夢想。
 

  輪到杜同學試飛時,遇到了一點小麻煩。“坐在我旁邊的教官很嚴厲,可能我當時的操作不是特別完美,他就問我到底能不能飛,如果不能飛,那就交給他來操作。我當時一點也沒有猶豫,而是非常非?隙ǖ鼗卮鹚何夷茱w。”
 

  這句“我能飛”,后來被杜同學認為是長這么大做過的最正確的一件事,“我就是覺得我行,一點不懷疑自己,做我該做的事,這就是一種堅持和信念吧。”
 

  飛機落地后,嚴厲的教官露出了笑容,他對杜同學說,“你飛得非常好。”
 

  不做“小我”少年,要心中有“家國”
 

  和學生們相伴了三年的海航班班主任馬曉梅(左)
 

  雄鷹振翅,志在千里。三年時間一晃而過,當初的柔弱少年,如今長高了,長壯了,他們即將告別母校,奔赴更加廣闊的碧海長天。這讓陪伴了他們?nèi)甑陌嘀魅务R曉梅從心里高興,又有著萬分的不舍。
 

  就在學子們離校前夕,有學生跑來辦公室找她,說,頭發(fā)又長長了,馬老師你幫我理理吧。馬曉梅從柜子里拿出圍裙和剪刀,七哩咔嚓一頓操作,原本蓬亂的頭發(fā)被打理的清清爽爽,眼前只見煥然一新的少年。
 

  三年里,班上50多位學生的“頭發(fā)”,被馬曉梅“承包”了。
 

  “海航班實行軍事化管理,后來因為疫情原因學生們也不怎么出去,頭發(fā)長長了,看著就顯得不干凈利落,怎么辦呢?我想,干脆我來替他們理吧。”
 

  馬曉梅買來剪刀,跟著視頻學,就這樣當起了學生們的兼職美發(fā)師。開始的時候,難免笨手笨腳,剪一個頭要花個把小時,還把自己的手劃出了無數(shù)個血道道,但很快,她就勝任起了這份工作,大課間30分鐘里,她能麻利地幫兩位同學理發(fā),而且還能根據(jù)不同的臉型剪出既帥又酷的發(fā)型。
 

  不僅如此,三年里,馬曉梅還擔任起學生的營養(yǎng)師、廚師、心理疏導師……她的辦公室里,鍋碗瓢盆啥都有,“發(fā)現(xiàn)學生感冒了、胃腸不舒服,就不讓他們?nèi)コ允程,而是單獨給他們熬點粥,或者煮上一碗面條。”到了冬天,她會熬好姜湯,等孩子們從寒風凜冽的操場訓練完回來,給他們每人送上一杯,喝下去,從里暖到外。
 

  對馬曉梅來說,海航班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都讓她印象深刻,她給予每一個學生的陪伴方式也都有不同,“每個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不一樣,他們的體質、性格、稟賦和思想等也都不一樣,作為班主任,就需要盡量細盡量全地去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而不能‘一視同仁’。”
 

  與鍛煉出堅強體魄同樣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們養(yǎng)成“家國情懷”。
 

  “從當初入學成績來講,海航班的學生們比不過其他班的學生,優(yōu)勢可能就只有體能。但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超過很多人,我覺得關鍵就在于信念和目標很明確,他們來海航班,將來就是要飛天巡海,要擔當報國大任的,這也使得他們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用更遠的視野、更大的格局去思考小我和國家的關系。”
 

  海航班學子除了學習,更要“心懷天下”,關心國家大事,關注國際局勢。他們利用班會課閱讀《海軍報》,利用假期統(tǒng)一閱讀《長征》《藍色檔案》等書籍;班主任辦公室里利用最好的位置和最大的空間,設置了學生閱覽區(qū)域,放置了數(shù)百本各類書籍和雜志,其中軍事方面的書籍雜志最多,并且不斷更新,供學生課余隨時閱讀;高三期間,因為時間安排的調整,將每天收看的《新聞聯(lián)播》,改為每周必收看央視的《新聞周刊》……
 

  而“家國情懷”的養(yǎng)成,就在這些潤物無聲的細節(jié)中。楊同學回想自己剛進海航班時,“志向很小,都是局限在個人角度,就是想考個好學校”,但是慢慢的,他的格局起了變化,“現(xiàn)在覺得成為一名海軍航空兵,獻身國防,報效國家,是特別榮耀的事。”
 

  不做平凡之人,要做“十美學子”
 

  海航班學生家長代表給學校送來錦旗
 

  合肥十中海航班,成了合肥乃至安徽的驕傲,也成了更多懷揣“飛天”夢想的少年學子們心向往之的地方。透過海航班這張閃光的名片,人們也更多地看到了合肥十中多年來深耕特色教育而結出的累累碩果。
 

  近年來,合肥十中的學生人工智能、模型技術和青少年無線電測向等項目水平在省市乃至全國領先,閱讀活動享譽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機器人、學科競賽在省市大賽中多次攬金奪銀,每年有近千人次榮獲“安徽省優(yōu)秀學生”“新時代好少年”“合肥市最美學生”“合肥市三好學生”等各級各類表彰,或在全國、省市級特長展示中獲獎。學校連年高分獲得合肥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學生品德發(fā)展和學生身心健康等專項優(yōu)勝獎。德育工作特色顯著,育人經(jīng)驗由《中國德育》雜志予以報道,多次在教育系統(tǒng)年中工作會議上介紹、在長三角德育論壇分享。
 

  如今的合肥十中,繼續(xù)在書寫傳奇,她秉承著“志存高遠 自強不息“的校訓,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構建多樣化特色發(fā)展新格局,以打造“五育并舉,全面育人體系的樣板”、“負擔不重,教育質量上乘的樣板”、“特色發(fā)展,辦學成績突出的樣板”等三個樣板為目標,著力在推進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實施方面發(fā)揮省級示范校作用,促進學校教育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未來“科技強國”的生力軍和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責任編輯: 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