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是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最為經典的名作,開始部分激昂澎湃、高亢有力的大和弦是這部作品辨識度最高的特征,這部偉大的作品在世界音樂舞臺上流傳了百年,演奏頻率極高。很多愛樂者都是從這部作品開始接觸柴科夫斯基,在《胡桃夾子》《睡美人》的童話中,用《如歌的行板》速度,品位人生《四季》,最后不禁感嘆《“悲愴”交響曲》,正因為此,中國古典樂迷們都親切地稱他為“老柴”。

 

  如今,以柴科夫斯基名字命名的百年名校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的交響樂團將在著名指揮家維切斯拉夫.瓦列耶夫的帶領下將來到中國,攜手青年鋼琴家魯超一起帶來“老柴”著名的《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古老的歌謠

 

  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原名為莫斯科音樂學院,由杰出鋼琴家、指揮家兼音樂推廣者尼古拉•魯賓斯坦(Nikolay Rubinstein)于1866 創(chuàng)立。創(chuàng)建初期柴可夫斯基在此任教,和其他俄羅斯音樂家一樣,柴科夫斯基為學院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而偉大的貢獻,后為了紀念柴可夫斯基,更名為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

 

  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是目前世界最優(yōu)秀的音樂學院之一,歐洲音樂學院聯盟成員。作為世界一流音樂學府,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廣納世界每個角落的有才華有潛力的音樂學子,培養(yǎng)了無數世界舞臺級的音樂家,并因此被人們譽為音樂界的神話,在古典音樂界里具有重要地位。

 

  學院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享譽全球的音樂家,包括斯波索賓,斯克里亞賓,普羅科菲耶夫,拉赫瑪尼諾夫等,還有我國著名老一輩杰出音樂家有鋼琴家劉詩昆、著名指揮家鄭小瑛等。

 

  百年名校,百年樂團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已經建校152周年了,其交響樂團是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唯一下屬交響樂團,是學院乃至俄羅斯人引以為豪的百年樂團,樂團成員均是由莫斯科音樂學院管弦系的精英組成的。

 

  樂團成立初期,在格里高利.魯賓斯坦的嚴格訓練和管理下,經常在沙俄皇家音樂協會組織的活動中演出。樂團曲目涉及廣泛,特別是柴科夫斯基的各類作品,包括柴科夫斯基歌劇《葉普蓋寧.奧涅金》、鋼琴協奏曲和交響曲等。因此,樂團成為全球最具權威演奏柴可夫斯基音樂作品樂團之一,享譽歐洲。

 

  俄羅斯一代又一代偉大的音樂家為著樂團的發(fā)展投入了畢生的精力,包括薩豐諾夫、格羅萬諾夫、梅里克-巴沙耶夫、馬蘇洛夫、拉澤列夫、布雷澤、羅斯特羅波維奇、康特拉勛、列文涅、科達嚴科、斯威特蘭諾夫和羅日杰斯特文斯基等。2009年,俄羅斯著名指揮家維切斯拉夫.瓦列耶夫接棒擔任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的藝術總監(jiān)及指揮。

 

  閃耀光芒的指揮家

 

  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現任指揮兼藝術總監(jiān)是俄羅斯著名指揮家維切斯拉夫.瓦列耶夫,畢業(yè)于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

 

  他的指揮,有著俄羅斯人特有的激情與灑脫,也有西方古典的細膩與浪漫。他曾在第八屆意大利安東尼.彼得羅迪國際指揮比賽,第一屆烏克蘭斯杰凡.圖魯切克國際指揮比賽,第一屆保加利亞 格納迪.羅日杰斯特文斯基國際指揮比賽等重大國際比賽中獲得大獎,是“羅日杰斯特文斯基獎章”、“羅斯特羅波維奇訪問學者基金”、“為藝術貢獻勛章”的獲得者,他曾參加多個國際頂尖音樂節(jié)如:“金面具”音樂節(jié)、“莫斯科之秋”音樂節(jié)、“貴族季”音樂節(jié)、“十二月之夜”音樂節(jié)、第三屆芬蘭-俄羅斯音樂節(jié)、第一屆韓國-俄羅斯青年音樂家音樂節(jié)等,并被樂評論家們稱為:“一位閃耀而活躍的俄羅斯指揮家”。

 

  這次來中國,除了老柴《第一鋼琴協奏曲》之外,他還將帶來老柴另一部具有深遠意義的《第五交響曲》,這部寫在《悲愴交響曲》之前的作品,暗示著作曲家探尋人生,與命運斗爭的深刻思想表達。

 

  “讓音樂成為一座橋,這邊是中國,那邊是俄羅斯”

 

  本次音樂會演奏《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的是畢業(yè)于俄羅斯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的鋼琴博士、青年鋼琴家魯超。作為一名中國人,魯超已在開過多場有關于俄羅斯作品的音樂會,音樂軌跡遍布世界各地。從學生時代開始學習,到博士畢業(yè)回到祖國,他有著和多個樂團在不同國家合作演奏“柴一”的經歷,其中包括莫斯科國立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烏克蘭國立交響樂團等。多次的演出讓魯超在不斷超越與蛻變中成長成熟,可以說,“柴一”記載著他音樂生涯中每一個腳印,見證著這位鋼琴家的誕生。

 

  對于“柴一”,魯超還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和體驗,因為這次和自己母校的交響樂團在自己的祖國合作老柴的“柴一”,是第一次,意義非凡。他說:“以前在莫斯科彈這部作品,我告訴自己,我是中國人,一定要彈出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讓俄羅斯人了解中華文化的偉大內涵;后來我在中國彈,和中國的交響樂團合作,我希望用自己在俄羅斯學習的體驗去表達,讓更多的人了解俄羅斯的音樂風格,人文特征,讓沒有去過的人通過音樂就能感受到那片土地的魅力與神奇;現在在自己的祖國和自己母校的交響樂團合作,不論是感情還是技術,都是一種新的嘗試、新的融合,新的感受。我最想要的是:讓音樂成為一座橋,這邊是中國,那邊是俄羅斯。”

 

  繼承傳統(tǒng),融合,創(chuàng)新,在音樂中傳遞、分享,這不正是音樂家的職責所在嗎?

 

  讓我們一起期待這場跨年音樂盛世,一起感受中俄音樂文化的交融,品位最原味的老柴,記得,就在中國,我們等你!

 

海報_副本.jpg

 

責任編輯: 海帶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