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藝術(shù)攝影師張登山帶來微觀世界的奇妙和生動
相關(guān)標簽: [!--togo.keyword--]
一朵小花、一枚小蟲、一顆水滴、一葉花瓣……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下,用微距鏡頭來傳遞與表達自己的意境,將很不起眼的微觀世界細微之處用藝術(shù)美感展示精彩紛呈微世界之美,這就是微距藝術(shù)。上海華僑攝影協(xié)會微距研究會會長、中科院上海博物館微距藝術(shù)導師張登山在2018包河國際攝影周期間,為前來觀展的市民呈現(xiàn)了一幅幅夢幻的微距唯美影像。
用光去刻畫主體,用色去渲染主題
27日上午,在濱湖卓越城展廳B2區(qū)《微距昆蟲》展前,圍滿了前來觀展的市民,他們被照片中惟妙惟肖的小昆蟲所吸引,那些平時很難見到的螳螂、螞蟻、毛蟲、蟬等小生命在鏡頭下顯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
小小昆蟲為何能拍攝得如此夢幻?“其實也沒有什么玄妙的地方,只是在拍攝上運用了微距藝術(shù)手段,這對光提出很高的要求。”在一旁講解的張登山道出了其中的緣由。他解釋說,在不具備自然光的情況下,必須要有一定的人工光去輔助,包括必須的光照指數(shù)以便盡可能模擬自然光而還原豐富的純正色彩,“我認為微距攝影藝術(shù)理念可以理解為,用光去刻畫主體,用色去渲染主題。”
今年68歲的張登山曾在安徽靈璧縣照相館工作,每天只是重復機械地給人拍照。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攝影老師給予他提醒:攝影應(yīng)該融入自己的理念和思考,否則你的作品永遠都得不到升華,只是簡單的物像傳遞。從此,張登山開始了對攝影的思考,漸漸地將自己的理念帶入拍攝中。
為微距藝術(shù)曾賣掉一套房子
“我特別喜歡昆蟲,真正的攝影創(chuàng)作或許應(yīng)該從拍攝昆蟲開始。”張登山認為,因為在殘酷的自然生存法則面前,昆蟲的生命是脆弱的,但是它們卻不屈服于命運,在生存和死亡面前彰顯自己的頑強和美麗。“如何將這種美麗和頑強放大?微距拍攝或許是個不錯的方式。”
為了搜索到珍奇昆蟲,退休后張登山經(jīng)常獨自驅(qū)車前往野外山林,一次為了捕捉柄角蠅,他專程從上海開車到云南,來回7000公里。但考慮時間和安全,張登山更多的是從網(wǎng)上購買昆蟲,如今為了囤養(yǎng)這些小家伙,他特意開辟一間房間。
“說實話,攝影很費錢,玩微距拍攝更是如此。”張登山告訴記者,像產(chǎn)自非洲的萊姆綠螳螂不僅難買而且價格奇高。為了攝影他曾經(jīng)賣掉了上海的一套兩居室住宅,不過慶幸的是,自己這個愛好得到了老伴的支持和理解。
將微距小品帶進高雅藝術(shù)殿堂
應(yīng)觀展者請求,張登山當場演示了水滴微距拍攝過程。
在一架特制的水滴拍攝設(shè)備前,老張事先調(diào)整好控制閥,擺好了閃光燈……水滴儲水器打開后,第一顆水滴落下后從水面反彈至最高處,此時與剛巧落下的第二顆滴水撞擊,在1/24000-1/40000秒之間,拍攝者便能通過設(shè)備捕捉到兩顆水滴撞擊后產(chǎn)生的各種奇異曼妙的畫面。
“聽起來比較高端和專業(yè),但其實并不難,設(shè)備也比較便宜。”張登山解釋說,微距攝影是用一個獨特的視角去探索、觀察、了解和展示微觀世界,具有非常強的魅力,操作簡單,還蘊含著濃烈的神奇趣味性和藝術(shù)可賞性。
一直以來,張登山為推廣微距攝影付出不懈的努力,漸漸的這種不受攝影圈待見的小眾藝術(shù)逐漸被熟知和認可,“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攝影愛好者接受微距拍攝,讓微距小品進入更高的影像藝術(shù)殿堂。”對于微距攝影,張登山如是說。 責任編輯: 肉餡的小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