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社區(qū):“疫線”花木蘭 一線綻芳華
相關標簽: [!--togo.keyword--]
摘要: 古有出征花木蘭,今有戰(zhàn)“疫”花木蘭。
疫情就是命令,崗位就是戰(zhàn)場。她們是妻子,是媽媽,是女兒,如今堅守戰(zhàn)“疫”一線,只為更多人的健康與希望
疫情就是命令,崗位就是戰(zhàn)場。她們是妻子,是媽媽,是女兒,如今堅守戰(zhàn)“疫”一線,只為更多人的健康與希望
古有出征花木蘭,今有戰(zhàn)“疫”花木蘭。 疫情就是命令,崗位就是戰(zhàn)場。她們是妻子,是媽媽,是女兒,如今堅守戰(zhàn)“疫”一線,只為更多人的健康與希望,她們就是林溪社區(qū)“疫線”花木蘭。 疫情在前、使命在肩,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她們毫不退縮,“逆流”而上,履職盡責,奮戰(zhàn)堅守,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誰說女子不如男”。 ![]() 她用行動詮釋“愛是最好的疫苗”。
——劉芳芳 1月21日晚上9點多,她被緊急召回辦公室開會。在抗疫戰(zhàn)斗打響的那一刻,她第一時間回到工作崗位,認真做好信息摸排、數據報送、宣傳勸導、門崗值守等工作,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感人至深的事跡,只是社區(qū)默默堅守的7人之一。
面對工作量大、任務重、人手少的實際,她沒有降低工作要求和標準,始終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防疫初期,每天接打電話到嗓子冒煙、聲音嘶啞,仍然堅持每晚做好報表、核查好信息、統(tǒng)計好數據,因為她知道早一天摸排出這些隔離人員,就早一點減少疫情蔓延的風險。對她來說,從接到任務的那一刻起,就已經繃緊了弦,要在最短時間里把網格里的宣傳、排查、防控工作做到位。宣傳小喇叭里她錄的語音公告放出來時,同事調侃道“芳芳姐太累了,嗓子都喊啞了。 ” 疫情公告貼出來時,有居民不理解,在群里各種恐慌、發(fā)泄、責難,她忍下心里的委屈,她理解大家信息不對等引發(fā)的質疑聲。她一方面主動找到不理解的居民,以招募志愿者的方式讓他們加入社區(qū)日常防疫工作來,讓他們在戰(zhàn)疫一線了解真實情況、化解誤解,另一方面每天在居民群中動態(tài)發(fā)送疫情公告。透明、公開、真誠的解決方式,讓大家平息了心里的恐慌,回歸理解與支持的狀態(tài),也吸引了新一批“群眾粉絲”。 疫情爆發(fā)了,一時間大家談“疫”色變。為了讓湖北籍居民和居家隔離人員隔離不隔心、隔離不隔愛,她把口罩、酒精、消毒水、體溫計裝入暖心健康禮包,和同事們一戶一戶送到居民家中;為了滿足居民蔬菜等生活用品的需求,她組織物業(yè)和黨員志愿者,采取代購、協(xié)調物資的方式,解了大家燃眉之急。 晚上值班,天冷,她每天穿著厚厚的兩個棉襖,因為她怕自己凍病了。她總說:“我們人少,我可不能生病請假,給大家添工作量了。”看著大家寒風中瑟瑟的身影,第二天她從家里帶來了紅棗、大豆、枸杞、姜糖等,煮了驅寒補血湯,一碗碗紅紅的湯水溫熱了同志們的心。 在同事眼中,她是“戰(zhàn)士”,干工作不知疲倦,遇到困難時總能破冰前行;在家人眼中,她是大忙人,早出晚歸,兩個年幼的孩子全靠丈夫和父母照顧。她總說:“社區(qū)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戰(zhàn)線,我要和同事們一起守住。” ![]() 褪去青春模樣,彰顯青年擔當。
——張莉 林溪社區(qū)支委委員張莉,是一名90后社區(qū)工作人員,每天早上7點不到就能看到她穿著紅馬甲的身影在小區(qū)里穿梭,開展疫情防控宣傳、返程人員登記、復工人員信息登記、發(fā)放復工證,并對個別嫌麻煩的居民耐心疏導。一直工作到中午12點,她沒有去一次廁所,沒有喝一口水,甚至都還沒有吃飯。一停下來,就在為其他同事張羅訂餐,或者看手機上有沒有下發(fā)的最新工作安排。中途提醒她吃點東西,她說“我不能離開自己的崗位,所以少喝水不上廁所,以免漏掉居民登記。”
對于返程居民登記工作,她做到不漏一人,耐心的講解表格填寫內容;對外出人員詢問樓棟號、姓名,排查是否是隔離戶才放行;對居家隔離戶,她每天電話隨訪,持續(xù)跟蹤掌握。 不懼,本是青春模樣;不退,彰顯青年擔當。金杯銀杯不如居民的口碑,林溪社區(qū)工作人員們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轄區(qū)群眾的幸福指數,展現(xiàn)了社區(qū)工作者心系群眾,履職盡責,不辱使命的精神風貌。 ![]() 同心抗“疫” 并肩逆行 ——吳敏 在林溪社區(qū),有這樣一個人,她與愛人一同選擇了并肩戰(zhàn)斗。他們是夫妻,更是“戰(zhàn)友”,在這片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堅守在各自崗位,為抗擊疫情全力奮斗。
她叫吳敏,一名90后社區(qū)工作者,也是林溪社區(qū)黨支部新任支委委員。在抗擊疫情的路上,隨處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排查登記、發(fā)放宣傳資料、門崗值守。她的愛人李斌是一名城管隊員,每天走在大街小巷巡查、勸導、宣傳,讓大家把抵御病毒意識入耳入腦入心。 從大年初二開始,兩點一線堅守崗位,沒有休息一天,雖然天氣寒冷,雙手被凍得發(fā)白,但身為小區(qū)門崗“守門員”的她毫不退縮,盡職盡責力保疫情排查不漏一車、不漏一人。一個雨雪交加的夜晚,這一對90后夫妻并肩作戰(zhàn)。“天氣冷,你穿暖和,注意保暖。”“收到,你也要注意安全,加油!”微信上簡單的幾句話,送去了對彼此的牽掛和惦念。 在疫情面前,她選擇奔赴小區(qū)沖向“疫”線,他選擇堅守崗位全力支持,都詮釋了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疫”中,還有很多向他們一樣的最美抗疫夫妻檔,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他們是戰(zhàn)友,攜手戰(zhàn)斗互相支持鼓勵,伉儷并肩,共同戰(zhàn)“疫”讓愛與堅守同在! ![]() 綻放“疫”線的95后小花 ——許燕茹 17年前的非典,她還是個孩子,17年后的現(xiàn)在,她是一名抗“疫”一線社區(qū)工作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疫”中,許燕茹說,雖然我年輕,但我也能行!
95后的她,是社區(qū)7名工作人員里最小的。年齡雖小,做事卻一點不含糊。在門崗值守,她總是穿上厚厚的兩層保暖褲,選擇寒冷的早班。每天緊盯著來往車輛、行人,仔細詢問、認真登記、耐心勸說,將自己全身心交給工作,與同事并肩作戰(zhàn)。 “我想記憶可能在某一天會模糊,但等到再次翻開,我一定會再次記得這份熱忱,記得2020年的那個冬天,我們萬眾一心。”她在日記里這樣寫道,“美麗的大合肥,請一定快點好起來,等到春暖花開,我們一起去看滿山爛漫。” 曾經,95后被貼上了“玻璃心”、“叛逆”等標簽,如今她是勇往直前的抗“疫”戰(zhàn)士,義無反顧沖上疫情防控第一線,用實際行動書寫了當代青年的“硬核”擔當。 常言道,女子能頂半邊天,巾幗不讓須眉。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zhàn)場上,林溪社區(qū)花木蘭們齊聚抗疫旗幟之下,化身防疫女戰(zhàn)士沖鋒陷陣,成為疫情防控戰(zhàn)線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林溪社區(qū)) 責任編輯: 渡口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