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孩子們口中“忙碌”的媽媽,是患者們喜愛和尊重的護士長。她是同事們眼中善良的好榜樣,是領導們認可的敬業(yè)好護士。她就是,合肥名人眼科醫(yī)院門診部護士長王慧。初來名人,王慧只是病區(qū)一名普通護士,從最基礎學起,到責任護士,到主班護士,到病區(qū)護士長,到現(xiàn)在的門診護士長,在護理崗位的十余年,王慧最大的工作體會是要想獲得患者的信任,一定要在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在她看來:自己就是要做患者的“活字典”。

  

圖片1.png

 

 

  “一天到晚話很多”

 

  這么多年,到底服務過多少患者,數(shù)也數(shù)不清。但王慧非常清楚,門診這一崗位看似輕松,沒什么含金量,但要做好并不容易,考驗體力、耐心和智慧。

 

  經常遇到患者各種各樣的提問和情況,她十分鐘說的話,可能比正常人一天的話都多。“你好,掛號處在哪里?”“屈光科怎么走?”“有衛(wèi)生間嗎?”......每天都是這樣不厭其煩地回答患者五花八門的問題。往往一個問題接著一個,應接不暇。如果碰到理解能力不高的患者或者年長的老人,可能一句話要重復好幾遍,或者嘗試好多種解釋給患者。碰到聽力不好的老人,在大聲說話的同時,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語氣及表情,以免說話大聲讓人誤以為態(tài)度不好。

 

  日常工作中,遇到語言不通,或者行動不便的眼疾患者是常有的事情。合肥患者王老太太患有嚴重的眼底病,近乎失明,視力只有手動。王慧發(fā)現(xiàn)老太太總是一個人摸摸索索地來到醫(yī)院,特別費力。出于責任心,在她以后每一次就診時,王慧永遠在旁陪同老太太,協(xié)助醫(yī)生一遍又一遍地解釋給她聽:眼睛的情況,該如何的治療。這么多年來,在她每次的復診中,王慧多遠就在電梯口等著她,王慧一開口說話,老太太就靠聲音認出她來:“護士長你來了啊!”。“多了一分牽掛,多了一分忙碌,但通過行動幫助到了她,老人的喜悅、感激之情會感染到我,這是一份滿足,也是我堅持的動力”王慧說到。

 

  合肥名人眼科醫(yī)院門診部現(xiàn)有6人,除了王慧之外,還有5名門診護士負責預檢服務、陪診、檢查視力、測眼壓。6個人雖然說年齡不同,但配合起來非常順暢,六人一人一崗,周末不休息,全年輪班換崗。“門診,不是迎來往送”王慧說到,我們要做的就是為病人服務,為老專家服務。作為護士長,她更像一個大家長,不是只要求她們進步,更多地是幫助她們一起進步,平時門診忙的時候,喝水、上廁所都是件很奢侈的事,王慧會主動替換,讓護士們下來喝口水,加班的情況也時常會有,“而我們的護士們也沒有過多的怨言,但我能懂她們的辛苦,我也是像她們那樣過來的。偶爾她們有事要調個班,只要人手夠,都會調。”

  

圖片2.png

 

 

  委屈免不了的,那就在委屈中成長。

 

  最近幾年醫(yī)患矛盾層出不窮,我問王慧,你在工作中有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呢?她表示:“工作,難免遇到一些不理解和質疑的聲音,當你遇到老年人,他們或許聽力不太好、行動不便,你大點嗓門一遍一遍教他如何正確進行檢查姿勢的時候,可能病人家屬會覺得你不尊重不夠禮貌,一開始我會覺得委屈,但后面我自己也去過醫(yī)院看過病,我也做過病人,在護士為我服務的同時,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感同身受,人和人之間,只要有接觸就會有摩擦,所以溝通太重要了!作為護理人,我們更要站在患者的立場上多考慮一些,好好說話,多一份包容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的產生。當我能說服我自己,我覺得再遇到那些事都不算問題。”

 

  最虧欠的就是孩子,對他們感到抱歉

 

  工作中,王慧做得很出色。但生活中,經常找不到人,她手機里的計步器,一個早上能在醫(yī)院里走上萬步,可能會電話不接,消息不回,家里沒人,但醫(yī)院找她,總有一款適合她。“孩子們常常抱怨我學校親子活動我沒參加過,周末不帶他們去公園,假期不能全家旅游。”

  

圖片3.png

 

 

  難得一次旅行是參加醫(yī)院組織的旅游

 

  王慧說,她有兩個孩子,大的10歲,小的3歲了,陪伴孩子的時間真的都能數(shù)的過來。“我家孩子中午在小飯桌吃飯,沒辦法,家里老人又沒有空擋,給孩子的母愛太少了。”王慧說道,確實給孩子的愛太少了,還好我的孩子很善良,愿意理解我。

 

  有次本該孩子爸爸接小孩放學,但臨時接到通知有事的爸爸“放”了鴿子,可王慧也走不開,等到忙完醫(yī)院的事天已經黑了,匆匆趕到學校保安室的她遠遠看見女兒瘦小的身影駝著一個大書包巴巴地等她,王慧心酸了。可懂事的女兒一句埋怨的話都沒有“媽媽,我們回家吃飯吧。”聽到孩子的這番話,王慧的心里是內疚的也是幸福。

 

  據(jù)王慧介紹,孩子的爸爸是一名人民警察,工作也十分繁忙,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是屈指可數(shù)。“我們的時間碰撞不到一起,工作也非常忙碌,一個電話必須立馬走人,常常幾天都和我“失聯(lián)”。”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愛和教育。我常常告訴孩子們,媽媽是眼科護士,爸爸是警察,既然選擇并熱愛這份職業(yè)就要去堅守去付出。

 

  如何權衡護士和母親這兩個角色

 

  “護士促進我更好地當一位母親。我的一言一行就像一面鏡子,影響著我的孩子們。”作為眼科護士的孩子,王慧的女兒特別有服務意識。有同學近視了,她會教給同學保護視力的方法。老師眼睛不舒服了,她會極力提醒老師到醫(yī)院進行眼睛體檢。“孩子真是特別讓我欣慰,雖然她沒有言語的訴說,但她用行動表達了:我媽媽是眼科護士,我自豪!”

  

責任編輯: a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