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古法技藝,鐫刻傳統文化人居

中國人自古以來講求門第觀念,一重門一重禮,門不僅是貴胄身份的象征,更是中國禮制與文化的傳承。華夏五千載文明,不止于遼闊的疆域,更是文化歷史傳承的土壤;文一泰禾·合肥院子,以皇城故宮雕琢之法,以文化筑居為使命,企圖喚醒國人文化的感知與內心的回歸。

 

大門規(guī)制,千年威嚴世代相承

植根泥土,發(fā)于尊邸,矗立大地,傳承千年。打開即是時代的故事,進去便是家族的歷史。在空間秩序上,營造三進禮序締造中式儀制;在大門規(guī)制上,以廣亮大門為設計藍本。

 圖片1.png

泰禾院子的三進制禮序,不止于重啟中式威儀,更結合當地的文化韻味進行創(chuàng)新。如泰禾·南京院子設計結合古都規(guī)制,梳理了一套嚴謹的官宅系統。打造了牌坊、巷門、坊門、院門、戶門,完美的營造出了“出則治世,入則修身”的意境。

正是如此,文一泰禾·合肥院子采用的宅門設計,便是采取明間居住等級最高的廣亮大門規(guī)制,形成大門、宅門與院落園門三重遞進門第儀式,完成了從世界到歸家的莊重禮儀感。精巧創(chuàng)造,結合合肥人居特征,契合中式禮制,徐徐開啟廬州千年威儀。

 

門前抱鼓,家族身份貴胄彰顯

中國古代建筑常以物寓吉,以器載德,這也是泰禾造院的重要手法和理念。古語云,“無功名者不立鼓”,相傳古時凱旋的武將為顯耀赫赫戰(zhàn)功,便將戰(zhàn)鼓置于門前。由此看出門前器物,自古便是功名與地位的象征 。

 圖片2.png

如紫禁城恭親王府院門前的一對抱鼓石,形態(tài)取自龍生九子之一的龍獅瑞獸——“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立于門鋪首”,椒圖銜環(huán),取其鎮(zhèn)宅之意以襯托文化府院之威儀氣度及家院興旺的美好祈愿。

 圖片3.png

抱鼓石,屹立于中式院子的大門兩側,彰顯家族門風、社會地位。泰禾在合肥的院子營造上便是如此,抱鼓石鎮(zhèn)宅,嚴選中國皇家御用的漢白玉良材美質,以恭王府抱鼓石造型紋樣為藍本,細致考量世家望族的門第之風,在傳世國宅院落中,重塑門庭禮制,以不凡器宇,鐫刻廬州大家風范。

 

國宅八大體系,中式宅門最高等級

從抱鼓石鎮(zhèn)守的家族宅門,再到紫銅梁棟、定制匾額、紫銅燈籠、古樸門鈸等,院子中的富麗堂皇,尊崇感倍生。

 圖片4.png

對開式柚木宅門、超兩毫米厚的紫銅皮包邊,門釘、祥云等傳統門飾元素鑲嵌其中,方正硬朗的雕花把手,形成一套獨特的新中式門拔裝飾系統;大門兩側廊柱挺拔,上鑲鏤空銅質萬壽錦紋,寓意福壽綿長; 門頭兩側的紫銅方燈,由國寶級大師設計,以充滿時間光澤的紫銅質地鑄造而成,祈福家門興旺。

門楣之上,牌匾識家,書蒼勁字體,顯家族盛景躍然廳堂;牌匾之上有平枋,取法中國古代建筑木構架梁皇家彩畫,輔以鑄銅雕花,彰顯大宅尊貴氣質。

 圖片5.png

院子里的照壁,則取材名家名作,將中國建筑的“意”寓于“形”,既護家宅風水,又寓吉祥如意;所用的漢白玉浮雕,由河北曲陽工匠手工雕刻,盡顯書畫之美; 如此恢弘宅門體系,是正統文化的傳承之中,國人一份安心的歸屬。

門之緊閉,顯示家族尊貴氣派;門之開啟,彰顯大家包容萬象。古有宮門,今有泰禾院子宅門,將中國千年的宅門文化演繹的淋漓盡致,更以中式世家宅門風范,致敬廬州。

 

泰禾制造,合肥收藏級名宅

文一泰禾·合肥院子,合肥源址

中式院落別墅,恭迎大駕光臨

項目地址:合肥市廬陽區(qū)西二環(huán)·合淮路與四里河路交匯處以西

賞院專線:0551-69 116 888

 

圖片6.png

責任編輯: 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