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shù)厝撕臀抑v了個笑話,說”酸湯魚這種美味呢,外地人來貴陽吃,貴陽人來凱里吃,凱里人來我們劍河吃,足見這里酸湯天下第一!“我喜歡酸湯魚。陸陸續(xù)續(xù)在外頭吃過不少,但沒來過黔東南。貴州,地?zé)o三尺平,天無三日晴。

 

  常常陰雨連綿的地方一般都嗜吃點風(fēng)味獨特的東西。比如辣,比如酸。外加天陰,濕度大,食物容易腐敗變質(zhì),于是便嗜發(fā)酵類食物。各地其實都有一些例子,毛豆腐,腌酸菜,梅干菜,金華火腿,各種燒臘,都是各地符合自己飲食習(xí)慣而形成的便于儲存的,讓時間轉(zhuǎn)化了的美味。而黔東南的美味,就是酸湯。酸湯具有開胃健脾之功效,據(jù)說最正宗的酸湯魚,一定要用苗家正宗米酸湯來做。其實酸湯是好大的概念,黔東南的山里家家戶戶都有酸湯,每家的滋味各不相同,原材料也各不相同。據(jù)說酸湯按照顏色和原料還分紅酸湯和白酸湯,即野生番茄和白米湯、白面發(fā)酵湯,發(fā)酵后變成一紅二白。米酸湯的歷史可能更悠久一些,熬完的米酒自然發(fā)酵,很早的先民便發(fā)現(xiàn)了它的美味。除此以外還有雞酸湯、魚酸湯、蛋酸湯,甚至還按照民族分,苗族酸湯、侗族酸湯、水族酸湯、布依族酸湯……

 

  現(xiàn)而今只分川魯淮粵四大菜系。與川菜的名震天下比起來,黔菜便有點默默無聞。個人而言,黔菜更符合胃口。辣椒沒有川菜猛烈,少了麻多了酸,又看中原材料的鮮美,多了百般的滋味。

 

  倘若有天有緣走遍黔東南,黔菜倒是個寫寫拍拍好主題。

 

  畢竟美味不分你我他。

 

  劍河過去叫清江,民國三年(1914)袁世凱命定全國縣名時,因清江與江蘇省清江縣同名,議改清水又與甘肅省清水縣重復(fù),于是取乾隆《清江志》中“清江古名劍河”之說,改清江廳為劍河縣沿用至今。民族同志能喝能唱能跳,遍地是歌舞之鄉(xiāng)自不必說,劍河還是有名的藥材之鄉(xiāng)。苗醫(yī)苗藥非常出名,也多以巫醫(yī)著稱,巫和醫(yī)本同源,能通陰陽又兼醫(yī)理藥理的人。后來逐漸巫、醫(yī)分開,一邊只問鬼神,占卜兇吉,另一個救死扶傷,懸壺濟世。保留巫醫(yī)身份的地區(qū),多不發(fā)達,是現(xiàn)代文明尚未徹底侵蝕之地。有巫密河發(fā)源雷公山,注入清江水,又有河水名八卦河,名字就透著一絲神秘。

 

  有一部叫做《劍河》的電影,號稱中國首部民族動作片,陶明喜指導(dǎo)。主演是梁小龍,本來他的片子看的不多,主要是功夫里火云邪神腳夾拖鞋那個鏡頭過于銷魂,讓我記住了這位梁爺。片子里講的清代末年劍河岸邊苗、侗兩個村寨的恩怨。不知道此劍河是不是彼劍河,片中演繹的是不是真實的故事。但真實的劍河水之清,山之綠是千真萬確的,簡直就是巨型大氧吧。“在我們那里,路上有根柴,只要在上面打個草表,路人就不會亂拿了。”老鄉(xiāng)說。

 

  黔東南州的中國傳統(tǒng)村落總共有兩百多個,劍河占了二十八個,基佑村是其中一個。

 

  基佑村在劍河縣久仰鄉(xiāng)政府西北3公里,202戶一千多人全部為苗族。有苗族的地方就有歌舞和米酒,想上山,先喝酒,這回不是土碗了,三個苗族姑娘端著牛角站在那里。躲是躲不掉的,前幾年修了嶄新的山寨門,倒是方便了攔門酒,兩頭拉了個繩子,橫線一拉,任你書記百姓,姑娘們微笑著,溫柔的端起牛角杯,下手又輕又穩(wěn),一滴都沒有流到脖子,全部流進胃,然后哈哈一笑,掛一個紅心的雞蛋在客人脖子上,塞在手里一個糯米白飯團,算是完成了歡迎儀式。

 

  基佑村幾乎看不到具有現(xiàn)代化的磚房,大量木樓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美麗而壯觀。“我們縣對于像基佑村這樣的民族村寨制定了嚴(yán)格的保護措施,除了保護傳統(tǒng)村落的風(fēng)貌,還要保護其自然環(huán)境、山水風(fēng)景、村寨間農(nóng)田等。”當(dāng)?shù)卣神v在基佑村的一位駐村干部說。從前基佑很窮,路不好走,F(xiàn)在通了路,縣里又再發(fā)展旅游,劍河縣百里原始闊葉林區(qū)精品旅游線路中,基佑村的位置剛好在中間。寨子里興起了苗家樂,村腳下大片良田,潺潺溪水流過,靚麗的民族服飾、歌舞、斗牛、民族節(jié)慶、稻田魚、香豬、洋鴨、朝天椒、秧李……

 

  一切都是苗家最淳樸的滋味。

 

  淳樸的滋味,最長久。

 

  TIPS:

 

  交通:劍太公路(劍河至太擁)穿境而過,如果乘坐劍河至太擁的大巴話,告訴司機在基佑村口停車。自駕游最方便。

 

  住宿:可以住在劍河縣,可以住在久仰鄉(xiāng),也可以住在基佑村。村里現(xiàn)在開了三家苗家樂,古木參天,不妨體驗一下。(來源:六安新聞網(wǎng))

責(zé)任編輯: dingyf